登录

/

注册
首页
公司动态
送评中心
警示墙 同模伤库 经销商

中国货币发展史之汉五铢

2025-02-06 15:15

     五铢钱重五铢,上有“五铢”二字,故名。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,先后有10多个王朝和政权、20多个帝王铸行过五铢钱。汉朝西汉元狩五年,五铢钱率先在中原发行,至唐武德四年隋五铢废除,五铢钱历经沧桑700多年。

      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,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。西汉时期的五铢钱,枚重五铢,形制规整,重量标准,铸造精良。王莽篡汉以后,改国号为新朝,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,禁五铢,行新钱,先后规定的货币三十余种,其形式模仿周制,等级庞杂,使用不便,不足值的大额货币泛滥,苛法强制推行,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,不久即告失败。由于王莽禁汉,导致大量的汉五铢被集中销毁,王莽下令,凡使用五铢或收藏五铢的,重则极刑轻则鞭刑,一度盛行的五铢钱,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。

      汉朝东汉时期建武十六年,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为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断的五铢钱制,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
     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,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, 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,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。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。

西汉五铢

      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,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,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。

      汉武帝建元元年(公元前140年)行三铢钱,重如其文。这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个措施。但是由于三铢钱与四钱重的半两钱等价使用,于是又导致盗铸盛行,因此到了建元五年春“废三铢钱,行用半两钱”。汉武帝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又重新铸造三铢钱并造皮币和白金(银)币,还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东汉五铢

      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,都城洛阳,是年为建武元年。东汉王朝刚刚建立,经济基础薄弱,社会动荡。半两钱、西汉五铢钱、王莽的货泉和大泉五十等,杂混在民间流通。

      直到建武十六年(公元40年)才重铸五铢钱。自此以后,东汉各帝均铸五铢钱。不过,从光武帝到明帝、章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五铢钱没有显著变化,古钱学家将东汉前期铸行的五铢钱称为“延帝五铢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政治、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,东汉后期特别是东汉末年,通货膨胀严重,人民生活贫困,统治阶级为了挽救经济危机,在灵帝中平三年(公元186年)改铸“四出文”五铢钱。更有甚者,在献帝时,董卓铸无文小钱致使原本混乱的币制越发不可收拾。

四出五铢

      “四出五铢”又称“四出文钱”。所谓“四出”,是指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,这可能是为了防止锉磨钱背盗铜用的防范技术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(公元186年)铸的“四出五铢”比一般“东汉五铢”铸造得要好,钱的重量也要重一些。它的直径为2.5厘米,穿径约8毫米,廓厚0.15厘米,重3.6-4克。  五铢钱的出现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货币制度,改变了此前货币轻重不一、规格混乱的局面,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公平进行和经济秩序的稳定。从流通时间来讲,五铢钱流通时间长达739 年。从文化角度看,它所蕴含的方圆观念深入人心,外圆内方的钱币造型对后世的货币形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五铢钱币不仅承载着货币功能,更是历史的见证者。每一枚都讲述着一个时代的故事,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价值。这些五铢钱也成为研究古代经济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。它也代表了汉室的辉煌,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意义。

公司地址: 联系电话:

   技术支持:海拔网络